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李志民: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3559

读完共需

12

分钟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者,本身的信息化素养是否也应进行提升?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观点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李志民

作者 | 王峰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开年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在线教育。


教育部在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动作频频。《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公布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教育信息化都是重要内容。


近日,教育部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体化推进建设与应用。


从教育变革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如何进一步巩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快速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专访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李志民直接参与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创建、管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和科研骨干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网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时代。李志民解读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前形势和特点,以及进一步深入的关键问题。



01
教育信息化的两层含义


问:教育部提出2022年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有何意义?


李志民: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是人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其中起着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推动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网络强国,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属于“硬件”建设,而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则属于“软件”建设。


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需要多管齐下,教育信息化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应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设计、教材选编、考核要求等方面的优化,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所以,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多渠道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和利用。


问:教育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还有哪些短板?


李志民: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却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已经延展出了发达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新闻传播、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共享出行等更为先进,更有效率的模式,学校教育系统还存在线下课堂和面授的“壁垒”,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仍不高。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学校、班级、教室、校园等呈现的还主要是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很多学校的领导、老师也因此轻视在线教育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并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所以我认为,疫情中的大规模在线教学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其实是教育系统此前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重视不够所导致的倒逼式的集中“补课”。


此外,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理念也有短板。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把信息机器、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甚至不能把教师会制作慕课课件认为是教育信息化了,那只是教师教的信息化表象,只有信息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才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过程。



02
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


问:今年以来,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多次强调“需求牵引”,现实中教育信息化应用与需求存在什么问题?


李志民各级各类学校和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只有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实用易用,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落实。以往,一些教育信息化手段并没有将自身特点和用户需求很好结合,比如在线教育本身具有开源特性,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对目标人群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也就没法及时进行教学资源精准调配。再比如,MOOC平台课程大多是高校优质课程的衍生品,学术性较强,而“实用性”则较弱,导致在线教育课程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需求牵引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不实用的高性能指标,而是要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教学与教辅资源。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先追求适用和尽量普及,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再适时升级。


问: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动向是平台化,比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育部还提出建设国家教育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高等教育在线课程服务与管理平台等。建设平台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李志民: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于时间的碎片化和学习的灵活性,选择内容的多样性;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教学;三是学校形态的变化,比如MOOC、云学校、翻转课堂等,将导致现有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进而重构学校的生态。


从资源角度看,教育有四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教育内容。在信息社会,所有的教育要素都集中在大平台上,没有人能够垄断知识。平台上有很好的老师、教学效果好的课程供人们选择,其大规模、灵活性、个性化更有助于促进真正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教育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所以,要大力建设教育云平台,打造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教育大数据的融通共享,向主管部门、校长、教师等分类分级开放权限,最大化利用教育数据资源价值。


问:你如何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进入教育信息化领域?


李志民: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巨大市场,目前进入这个市场的公司数量还太少。在线教育和直播设备现在贵,不代表以后也这么贵。要相信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力量,鼓励更多的在线教育公司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同时,要鼓励市场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学校。其他行业可以类比,电子商务不是由传统的百货商店发明的,数码相机虽然是由柯达公司发明的,但最初绝不是为了用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数字出版也不是传统出版业的强项。由此可见开放竞争对于创新的重要价值。市场的竞争机制和灵活性,有利于教育资源更高质量、更低成本地发展积聚,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校外教育还不能取代校内教育。


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财政经费毕竟有限,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分担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让市场主体和学校、家长实现互利共赢。



03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问: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者,本身的信息化素养是否也应进行提升?


李志民: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长期发展不均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老师并没有看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必然趋势,依然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教案内容两三年“雷打不动”,靠着吃老本来教学生。


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把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教会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深入学习。


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全面提高信息化素养。后疫情时代回归课堂后,已经充分体会到在线教学酸甜苦辣的老师们不应该主动缩回去,反而应该根据先期获得的经验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融合之路,寻找在线教学的突破点,提高在线教学水平,这方面高等教育领域尤其需要重视。


教师要善于利用已有的优秀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都可以在公共平台找到,老师们应该抓住机会感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甚至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教学慕课课件一起学习。当然,这需要教师能够打破“教得不如别人好”的自尊心壁垒。


问:教育信息化对作为接受者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呢?


李志民:只有师生共同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教育信息化才在教学层面完成一个闭环。近十年来,像我们一直所呼吁的那样,教师信息化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学生一环上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失。


首先还是应该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接入范围,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加快绿色教育专网建设,让更多群众尤其是学生能够用得上、用得起互联网,消除信息鸿沟,从而更好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


当前,有的家长、学校将手机、平板等看作洪水猛兽,要妥善处理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与信息化素材需求、社会长期发展趋势的关系,未来要进一步严肃整治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内容,引导师生共同借助信息化教学相长。


注:李志民,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本文原标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实用易用》。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北师大余胜泉教授: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北京大学尚俊杰:如何有效开展在线教育?


华东师大杨晓哲: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


李永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要逐步从资源服务向学习服务转变


北师大陈丽教授:在线教育发展的动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